当代电视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0-8977    国内刊号:11-1322/J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期刊名称:当代电视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0-8977
国内刊号:11-1322/J
审稿时间:1~3天
语种:中文
剪辑的艺术化应用
关键词:声画 艺术化 音视频
孟庆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0 引 言
一部优秀的音视频作品离不开优秀的艺术化剪辑,艺术化剪辑又离不开剪辑创作过程中针对叙事结构、画面造型、情绪把握、节奏运用、声音处理等多种艺术手段的把控[1]。其中,节奏与声音当属剪辑的重头戏。本文就剪辑艺术化应用中节奏的恰当把握和声音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
 
1 剪辑的艺术创作要求
对于一部音视频作品而言,其内部的逻辑架构和节奏把控、镜头运用、情节推进、声音渲染和情绪调动等都需要通过艺术化剪辑来完成,最终实现形象塑造的最佳效果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化呈现。可以说,剪辑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音视频作品的优劣[2]。不同的音视频作品对剪辑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要求,例举如下。
 
对于影视剧而言,剪辑是一项耗时耗力耗成本的后期制作工程。影视剧的剪辑是按照剧本和人物表现要求将不同场景、不同景别、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镜头进行创造性、艺术化组接,有时也会对镜头中蕴藏的有利于再创作的因素进行艺术挖掘,再对节奏和声音等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而达到表现主题、渲染气氛、增强戏剧效果等目的,最终呈现出引人入胜的视听银幕效果。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电视节目类型不同,对剪辑的要求也不同。总体而言,一是要按电视体裁与题材的规律来确定剪辑方式,二是要按融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的喜好来确定剪辑方式。例如,新闻对于时效性、权威性有较高要求,在镜头与镜头的剪辑组接时通常情况下不能加技巧性特效;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由于景深、景别单调,剪辑时要突出对人物细节的合理运用;而在综艺类节目中,为了烘托气氛,常常使用相应的特效进行效果渲染。
 
短视频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其特点是时长短、更新快、多元化、易操作,展示或分析的内容言简意赅、直观立体。短视频剪辑制作门槛和成本较低,制作手法多以新、变、趣为主。甚至很多视频特效和滤镜效果可通过预设添加,使剪辑艺术趋向于流程化,更为简单,容易操作。
 
2 节奏的恰当把握
音视频作品中,节奏感的营造可有效奠定一个片段或一整部作品的基调。在剪辑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种节奏处理关系。
 
2.1 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的关系
处理好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是节奏把握的关键。外在节奏是由主体运动和镜头转换产生的,内在节奏是由人物心理、情绪起伏或事件内在冲突产生的。二者需在剪辑艺术创作过程中完成有机统一[3]。例如,内在节奏松散时,外在节奏就慢;内在节奏紧凑时,外在节奏就快;内在节奏复杂变化时,外在节奏在形态上也会复杂变化。但有时剪辑人员会有意制造内外节奏外在表现的冲突,这是出于获取特殊效果的需要。
 
2.2 镜头长短与节奏快慢的关系
2.2.1 镜头的剪辑长度对节奏的影响
 
镜头的长度分为拍摄长度和剪辑长度两种。拍摄长度是指镜头在拍摄内容时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时长。不论是固定拍摄,还是推、拉、摇、移、跟、甩等,任何一种拍摄手法都需要相应的时长。但是,拍摄长度不等于剪辑长度。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镜头的长短需要通过剪辑来完成调整,要求在符合观众视觉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把想表达的内容叙述清楚。
 
镜头剪辑的长短是营造节奏感的关键[4]。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有繁有简,镜头剪辑的长度也要随之有长有短。通常情况下,剪辑的镜头长,节奏就慢;剪辑的镜头短,节奏就快。如果镜头剪辑长度合理,那么节奏就会恰到好处。
 
事实上,镜头的剪辑长度一方面需要和远、全、中、近、特等拍摄景别以及情节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依据镜头中内容关系(包括人物、事件、声音、光线明暗、动作快慢等因素)的复杂程度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剪辑节奏。例如,要向观众展示一个古董酒杯,酒杯在屏幕上停留的镜头剪辑长度就要比一个普通的酒杯展示长,因为古董酒杯不被观众熟知。而同样是酒杯,两个酒杯外形一模一样,如果其中一个酒杯的剪辑时间比另一个酒杯长,或者镜头推了特写,那么,该镜头一定被赋予了某种含义。一些电视剧经常通过这种剪辑方式,利用剪辑长度的拖延和节奏的变化铺垫剧情的紧张和复杂。
 
为了使观众理解每个镜头所表达的意义,剪辑师需要考虑镜头本身在造型方面、内容方面等综合特性,以确定合适的剪辑长度,形成所需要的节奏感,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2.2.2 镜头的剪辑速度对节奏的影响
 
在剪辑过程中,剪辑的速度可以制造节奏,也可以渲染气氛[5]。通过镜头快剪、慢剪等变化,可以对观众心理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影响。剪辑师可以用快剪使影像一个接一个快速呈现,从而产生紧张、激烈的效果,强化作品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也可以使用较长的镜头组接,营造一种舒缓、平稳的情绪效果;还可以改变镜头的实际时长,做放慢或加快处理,实现想要表达的气氛效果。
 
2.2.3 情绪因素的把握对节奏的影响
 
剪辑过程中,剪辑师要充分考虑叙事中的情绪因素。有时,内容单一的特写镜头或空镜头会延续较长时间,这是出于表现人物情感起伏或营造意境的需要。比如,从镜头上表现一个人回忆痛苦往事时陷入沉思状态的情景,尽管内容简单,但若要表达出意境和情绪,就需要用长镜头和慢剪方式,以便将角色凄楚、无助、迷茫的情感最大化表现,观众就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通常,不同情绪的表达需要不同的节奏形态来呈现,但都要达到情绪与节奏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声音的合理运用
3.1 声音的分类及作用
音视频作品中,声音元素包括同期声、解说声、对白、独白、旁白、音乐及音响等,可以起到阐述、引申、补充及说明等作用。
 
现场效果声和现场采访声都是同期声的表现形式。同期声既可以增强画面真实感、现场感,又可以增强画面的运动感、速度感。在拓展画面内涵的同时,同期声还能有效拉近观众的参与感。
 
解说声是播音员按照解说词内容播讲的有声元素,经后期制作合成在视频画面中,可阐明思想,对画面和同期声中无法表达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人物间的对话称为对白。它是刻画人物、彰显人物性格特征、表现情绪张力以及人物身份、地位等的有力表现手段。
 
独白是人物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人物内心处于特定情形或复杂矛盾冲突下的声音表现形式。
 
旁白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人称的自述,一类是第三人称的议论或评说,可高度浓缩事件背景及发生发展要素,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例如,蒋雯丽导演的影片《我们天上见》中,一开始就出现了旁白,交代角色人物父母发配边疆、与姥爷相依为命的故事梗概,实现了时空跨越,推动了情节发展。
 
音乐、音响是在后期剪辑过程中为创造特殊情绪或表达时空力度添加的效果声,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3.2 声画关系及剪辑
3.2.1 声画关系
 
音视频作品中,声音的艺术创作需要按照画面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剪辑过程中,一方面要处理好多种声音杂糅在一起的混用情况,突出主体声音,区分开强声、次声和弱声,形成多层次效果。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声与画的关系在剪辑中通常被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
 
声画合一的声音是一种写实声音,声音和画面融为一体、互为依附,未被拆解和剪辑组接,可强化声画内容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声音由画面主体发出,画面出现,声音同时出现;画面消失,声音同时消失。
 
声画对位是相互独立的声音和画面按照主题需要被剪辑组接在一起,二者合而为一,互为作用,使声音诠释画面的内涵,使画面符合声音的表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声画分立中,声音和画面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表现方式。它们在形式上不同步,在内容上互为关联。这种剪辑方式可增加作品的信息量或艺术感染力。
 
3.2.2 声音的剪辑
 
同为艺术创作,声音的剪辑是对各种声音元素的艺术化剪辑,例举如下。
 
声音的切入切出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剪切,这种直接剪切的方法会使人感觉比较突然。
 
声音的重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素材叠加在一起使用。常见的有解说词+配乐、解说词+配乐+自然效果声、自然效果声+人声、多个自然效果声同时呈现等形式。这些都属于声音重叠方式,既可丰富声音内容,也可加强声音力度和立体效果。
 
声音渐显、渐隐是指画面和声音同时出现,但声音却是从低过渡到正常位置,或者在声音出现后,随着画面的变化,音量逐渐增强或减弱。这种剪辑方式可有效避免声音直接切入或切出所产生的突兀感。
 
此外,还有先声入画、声音延续、压低混播、歌曲嵌入、画外音呼应以及对照口型配音等方式。总之,声音的剪辑方式对音视频作品整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声音对画面的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作用彰显了声音的独特魅力。剪辑师在剪辑时应注重对声音进行艺术加工创作。
 
4 结 语
剪辑是一项综合性艺术创造工作。音视频作品的剪辑需要剪辑师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精心设计。正因剪辑工作蕴含的艺术性,即便是表现同一主题,不同的剪辑师由于个体艺术创造力的不同,剪辑的方式、方法也会有很大差异。恰当把握及运用好节奏和声音,是成就一部优质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有剪辑师都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功课。